现在,苏-35S已经成为侧卫第二季的当红小生
如今,苏霍伊设计局的苏-27战斗机已经服役超过30年,早已证明自己是一种极佳的作战平台。该机的各种升级型号在未来几十年里仍将保持俄军装备数量最多的头衔。
苏霍伊公司的负责人米哈伊尔·西蒙诺夫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认为我们是在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或波音公司竞争,那你错了,我们的主要对手是米格。”显然,这两家公司在互相争夺俄罗斯国防部和外国客户的订单。在20世纪90年代,类似的竞争就导致了伊尔库茨克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工厂同时生产各自的苏-30。为了解决这种无序局面,俄罗斯在1996年成立了苏霍伊航空控股公司,意图合并苏霍伊设计局和生产苏霍伊飞机的三个工厂: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厂、伊尔库茨克厂、新西伯利亚厂。但伊尔库茨克工厂已经私有化成一个独立企业,甚至可以说是成为苏霍伊的直接竞争对手。苏霍伊控股公司和伊尔库特公司之间的“对峙”一直持续到2006年,随后两家公司都被并入另外新成立的联合飞机公司(UAC)。
在竞争中,苏霍伊控股公司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飞机厂难堪地发现,自己生产的“侧卫”都没伊尔库茨克的苏-30MKI先进,于是决定发展新一代苏-35战斗机来与伊尔库茨克竞争,并从苏-27“侧卫”的基本设计中榨取所有潜能。
终极“侧卫”苏-35
苏-35项目启动于2000年初,当时只是一个以出口为导向的项目,完全由苏霍伊公司和其合作伙伴筹资,苏霍伊公司在2003年的迪拜航展上首次公布了苏-35的模型。当时俄罗斯国防部正全力推进新一代战斗机PAK-FA的发展,除对现役战斗机实施中期寿命升级外,不考虑再采购任何“侧卫”新改型。这种情况在许多年后出现了改变,现在俄罗斯空军把苏-35和苏-30SM都视为是对PAK-FA的低成本补充。
苏-35是一种单座战斗机,外形非常接近于苏-27,只是垂尾更矮,方向舵更宽,尾椎更短。苏-35取消了机背的大型减速板,改用方向舵同时外偏来减速。苏-35改进了内部结构并使用新型材料制造,配备了全新的四余度数字线传飞控(FBW)系统,用机载氧气发生器取代了传统的供氧系统,最后在维护上做到了视情维修。
苏-35的主要改进体现在集成在KPrNO-35瞄准导航综合系统上,该系统的各种系统和传感器都由两台Baget-53计算机控制,其中包括季霍米罗夫仪器制造研究院的Sh135雷达套件、俄罗斯精密设备股份公司的光电套件、有导航、通信和数据显示系统。苏霍伊设计局在项目中负责对这些系统进行集成,这是一个全新研制模式,在过去的苏霍伊战斗机上,由仪表企业进行火控和飞行导航系统的集成,通常是罗曼斯科耶仪器设计局。PAK-FA战斗机也采用了这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Sh135“雪豹”(出口型是“雪豹-E”)无线电定位系统由N135雷达和“希比内-M”电子对抗(ECM)套件组成。N135是苏-30MKI的N011M“豹”雷达的进一步发展型,采用无源相控阵(PESA)天线,内置两台计算机,分别是“独奏-35.01”(原始信号处理)和“独奏-35.02”(数据处理和雷达控制)。Sh135雷达系统还集成了4283MP敌我识别问询机。与“豹”相比,“雪豹”的操作频率范围更宽,并通过改进天线和两级驱动装置获得了高达+/-125度的两侧扫描角度,增大了探测距离和抗干扰能力,而且具有更好的分辨率。根据苏霍伊公布的数据,出口型“雪豹-E”能够以跟踪边扫描模式跟踪多达30个空中目标,并用主动制导中距弹同时打击其中8个,在发射需要目标照射的半主动制导导弹时,可同时打击两个。在空地模式中,“雪豹-E”能够同时攻击4个地面目标。